以科技创新为导向,以推动我国血管疾病诊疗水平和产业发展为目标,为促进我国血管疾病诊疗技术产业化做出应有的贡献,促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。

共建和谐社会  携手你我他

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, hand in hand with you and me

“百地百景薪火相传行”打卡活动

首页    党建/抗疫/扶贫    “百地百景薪火相传行”打卡活动

      寻足迹 听党话 跟党走|打卡京报馆旧址

 

“七一”将至,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,回首这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,我们党从血雨腥风中走来,从枪林弹雨中走来,经历了无数血与火的洗礼,从小到大,由弱变强,带领中华各族儿女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,从一个辉煌迈向另一个辉煌,我们党不愧是民族之魂,国家之基。

北京市西城区魏染胡同30号,一幢中西合璧的青灰色两层砖楼,门楣上至今留着邵飘萍手书的“京报馆”。经过两年的腾退和修缮,今年6月1日,京报馆和邵飘萍故居被提升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,并对外开放。在党的一百周岁前夕,我们应中关村第六联合各党委的邀请来到了这一革命圣地。

在讲解员的带领下,我们参观了“京报与京报馆”“百年红色报刊”“邵飘萍生平事迹”三个专题展,学习了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历史和北京地区报业发展的源流脉络,了解了邵飘萍烈士在创办《京报》、传播马列主义学说、培养新闻人才等方面的生平事迹,同志们被革命先烈抛头颅、洒热血,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出牺牲的斗争精神感动和鼓舞,深深感受到革命不易、创业艰难

铁肩担道义,辣手著文章。《京报》问世后,讲求新闻的时效性,注重时政报道和评述,反帝反军阀旗帜鲜明,很快在读者中树立起正义与进步的形象。办报不到一个月,《京报》的发行量就从300份增至4000份,最高时达到6000份。这在当时的北京是首屈一指的。除了每天出两大整张报纸外,《京报》还相继出版了《京报》副刊、《莽原》等10多种副刊。鲁迅就是这些副刊的作者之一。至今脍炙人口的众多名篇,如《灯下漫笔》等杂文、小说,都是通过《京报》的这些副刊发表的

乱世中的《京报》是邵飘萍执鞭立言的堡垒,更是制造进步舆论的阵地。仅五四运动以来两个月,邵飘萍就围绕“五四”发表署名文章40余篇,乐当“五四”号手;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,他又着笔于工人运动,大量报道长辛店、京汉铁路、粤汉铁路、安源煤矿等工人大罢工,勇当工运喉舌。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《向导》、中共北方区委会机关报《政治生活》创刊后,邵飘萍利用《京报》发布广告,刊登目录。红色,始终是《京报》最鲜明的底色。

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京报馆旧址于今年6月1日正式开放,很有意义。:邵飘萍作为中共早期秘密党员,作为革命先辈,作为党史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,他的事迹对当前的党史学习教育,有非常好的作用。

我们不会忘记,20世纪初新闻事业的先驱者们,通过他们的新闻实践在完成思想、文化启蒙的历史使命的同时,还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早期探索,积累了追求真理、改造社会的宝贵经验。他们,不愧为时代的先行者。

在这火红的七月,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100周年华诞,我们一起为党祝福,祝福我们的党生日快乐!

1918年10月,京报馆星星之火,如今正以势不可挡的燎原之势,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着它独特的魅力。100年的风雨洗礼,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和坚韧的毅力,带领着中国人民冲破艰难险阻,自强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,他们留下了不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,而作为这个大集体的我们,也必将用实际行动,践行着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庄严,让党旗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中。

 

img1

img2

img3

img4

 

2021年6月22日 10:00
浏览量:0
收藏